客家话(客语)差一点成为中国国语
客家话不是普通的方言,它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客家话中有大量的古代汉语,这在全国8大方言中,是遥遥领先的。
有不少学者认为,客家本来就存在北方, 是生活在北方的“土着”居民, 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 无所谓南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问题。只是在漫长的往南迁徙过程中, 客家人和百越诸族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和互相同化, 有的转化为汉民族的其它民系或其它民族的成员, 有的则在交流过程中影响和同化了别的民系或民族的居民, 保留了客家的本色, 即今日遍布海内外的客家。绝大多数地区的客家人,死后都有“过黄河”的习俗,因此,他们的爱国爱乡的思想特别强烈。因此,每到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中的不少人能慷慨赴死。在红军长征途中,在湘西突围战中,福建宁化籍士兵搭成人墙,掩护中央领导和红军主力突围。有20000名的客家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因此,随着目前广州方言电视的铺天盖地的在海内和海外的包围,我们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客家人可能会变成一个人数极少的族群,那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海内外不少学者说客家话是唐朝的官话。台湾省新竹市客家公共事务协会创会会长邱从容2009年3月5日举行《唐朝官话的研究》新书发表会,书中研究指出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其他汉语方言都是客家话分出去的简化音。新书发表会今天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的国际会议厅举行。“民政处”赖志祥致词表示,身为客家人的市林政则相当推崇邱从容对于推动客家事务尽心尽力,花了整整四年时间,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从事研究,让大家有机会对客家话以及其他汉语方言更加了解。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张维安表示,这本书的发表将在学术界带来冲击,引发对于客语研究的兴趣,也祝福新书在市场上受欢迎,让在地文化发光。《唐朝官话的研究》一书内容指出,从唐朝到现在经过千年岁月,客语无须转韵换声,依然能和当时传到海外而被保存流传至今日的日、韩语、越南的汉字语音吻合。
邱从容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利用日文中保留的汉字语音开始研究,并运用韩语、越南语等的汉字语音作为辅助,和各汉语方言,包含客家话、闽南话、广州、吴方言、福州方言、赣方言等,从实际的语音上做各种声韵特征的比对、归纳与整理语音溯源的分析。
邱从容先生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利用日文中保留的汉字语音开始研究,并运用韩语、 越南语等的汉字语音作为辅助,和各汉语方言,包含客家语、闽南语、粤语、吴语、福州语、赣语等,从实际的语音上做各种声韵特征的比对、归纳与整理语音溯源的分析。
从《唐朝官话的研究》一书中比对的结果可以看出,历史上韩国的汉字语音有三大入声特征“p、l、k”韵,传入越南的是「p、t、 c、ch」韵(c、ch实际音是k韵音),传入日本的汉字语音的入声特征为“fu、tsu、ku、及ki”(也就是p、t、k),都跟客语明确的入声韵「p、t、k」字音互相对应,声韵字音也最为相似。
例如“日”字,日语汉音是nitsu,客语则是ngit,入声互相对应,而日语的ni则是客语ngi的简化音。又如“踏”字,日语汉音是tou(tafu),客家话则是tap,也互相对应,而且字音几乎一模一样,证明客语的确是影响日本汉字语音的语言,也是更源头的汉语音。
历史上日、韩两国主要在唐朝时代派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安学习汉语,而越南也早在汉朝开始就持续受到汉语的影响,邱先生认为既然能证明客语是跟日、韩及越南语音最为相似的汉语,那么客语在唐朝不就是唐朝的官话?除非能找出整体性比客语更为接近日本汉语的具体语言,才能否定这样的论点,相信在学术界能带来另一方向的思维。
不管怎么说,客家人来自中原,(客语)客家话在汉语八大语系中古代汉语遗存最多是一个全世界学者公认的事实。至于个别学者(包括某客家研究所的水货土所长)说客家人是来自于畲族,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和对历史的严重歪曲,或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无知或者故意无知。群星灿烂、英才辈出的客家民系,怎么可能是出自僻处一隅的畲族?!众所周知,狗是被畲族人当作祖宗图腾来崇拜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客家人,却酷爱吃狗肉。一个民系的人,不可能集体吃作为祖宗图腾崇拜的祖先图腾吧?可以断言的是,客家民系在南迁过程中,融合了畲族等南方百越族,这是事实。正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无比的包容。而同处广东的广府民系,其语言和人群,是古越族被汉族同化以及不少汉人融合于其中而不断形成的一个群体和语系,广府民系和闽语民系,在南宋末年才形成。这于2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已经抵达广东(秦汉军队),其语言2000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就可以证明,客语的古老和渊源十分久远。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客家话(客语)还差一点成为中国国语。孙中山是广东中山客家人,祖籍广东紫金。他进行了长达近20年的武装革命,经历了上十次流血的失败,终于一举推翻了千年帝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代伟人!而在辛亥革命中,更是形成了一个客家革命家的巨大的历史群落。而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虽几经曲折,但孙中山身边,始终围绕有一批意志坚定迭创奇勋的客籍革命家与将领。如被视为孙中山左右臂的廖仲皑、胡汉民、邹鲁、大将军姚雨萍,被誉为平民将军的邓铿及其弟子们,如邓演达、李章达、叶挺等,并且大多数是广东客家人。根据辛亥革命老人的回忆录,当时,中国帝制倾覆,共和初肇,由于客家人在议员里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客语为中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广东客家籍议员,劝他们放弃客家话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山的人望,客家话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揣测孙中山的用意,当时南北双方仍处于对立状态,既然从明朝开始北京话已经是华夏民族的官话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要共同语,并且承载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继续沿用下去,可以避免节外生枝,减少南北统一的障碍。这一决定,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雄才大略!表现了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客家籍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一个正确的选择!